萬一感染新冠病毒,我們要做什么用藥準備?感染新冠后會有后遺癥嗎?12月8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梁宗安接受采訪,為網友部分疑惑作科普。
談癥狀
新冠患者多數是低熱、中等度發熱癥狀
記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一般會出現哪些癥狀?
梁宗安:感染新冠以后大多數是無癥狀的,這個比例可能占到70%到80%。初期階段,有一部分有癥狀的患者最初可能有上呼吸道的一些表現,比如眼干、口干等,還有病人可能會發燒。到后面,患者可能會有一點流鼻涕、打噴嚏。再后來,會有些咳嗽、咳痰,之后會出現體溫下降,這時其他呼吸道癥狀就緩解了,但這個(緩解)時間每個人有差異,有些人可能持續3到5天就好轉,相當多的新冠患者會持續到7天就完全緩解。
記者:感染新冠病毒就一定會發高燒嗎?
梁宗安:可能性比較小,大多數患者都是低熱(體溫在37.3—38℃)到中等度發熱(體溫在38.1—39℃)癥狀,個別也有高熱(體溫在39.1—41℃)情況。即便是高熱,用好對癥藥物也容易慢慢降(溫)下來。
談用藥準備
輕癥患者用一般中成藥或止咳藥即可
記者:萬一感染新冠病毒,我們要做一些什么用藥準備?
梁宗安:首先就是要備一些對癥的止痛藥和一些中成藥,但中成藥要選不含西藥的中成藥,因為含西藥的中成藥和對癥的(止痛)藥可能重疊,導致劑量增加,容易引起不良反應。對癥的中成藥,可選一些都有退燒或有止痛作用,有治療咳嗽、干咳、幫助鎮咳祛痰的藥。
但很多患者,尤其是輕癥患者,可能只是發燒,不需要用很特別的藥,用點一般的中成藥或止咳藥就夠了。
談后遺癥
新冠后遺癥多與“主觀感覺”有關
記者:有部分網友擔心新冠會有后遺癥,您怎么看?
梁宗安:針對新冠后遺癥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最早的新冠毒株進行的。像后期感染德爾塔變異毒株的重癥患者,也可能有一些后遺癥表現,但這些后遺癥更多的是“主觀癥狀”。
而客觀的后遺癥——比如肺上出問題(如支氣管擴張或肺纖維化)是比較少的。這種情況往往是介于感染新冠的重癥患者痊愈后,會在一段時間存在,但之后這些后遺癥,也會逐漸恢復。
我認為新冠后遺癥更多與主觀感覺有關,不少是與心理因素有關系。
談特殊人群
接種疫苗、治療好基礎疾病、注意手衛生 ,不忘保持好狀態
記者:針對老年人、兒童、孕產婦,您有啥防護建議?
梁宗安:打疫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注意手衛生;還要保持好的狀態,可能感染病毒后,有好狀態的人癥狀可能都很輕微,但是如果一直很焦慮,可能癥狀會更重一些。
記者:有沒有什么方式,可提升老年人或有基礎疾病人群的免疫力?
梁宗安:對于老年人或有基礎疾病的人群,有幾條注意事項:
第一,基礎疾病一定要治療好,高血壓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壓,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相對穩定,慢阻肺患者要注意使用一些吸入藥物、吸氧等。
第二,根據天氣冷暖,再決定是否外出、活動量如何等,保持好的狀態很重要。
第三,還是強調打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或新冠疫苗。
還有,即使擔心得新冠了,也不要過多焦慮或抑郁。如果真出現類似“新冠肺炎普通型”癥狀,放平心態,到醫院接受治療即可。
談醫療救治
盡可能按平時傷風感冒或流感處理 有條件可自測手指血氧飽和度
記者:如何科學分配醫療資源,對新冠患者實行分層救治?
梁宗安:針對無癥狀感染者或新冠肺炎輕型患者,在家觀察治療即可;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要到醫院接受治療;如果出現氣短、呼吸困難、甚至呼吸頻率增加,自測的手指血氧飽和度也在降低(正常值是95%—98%),比如低于92%,這時要盡快到醫院接受治療,如果感覺癥狀很重,甚至原來基礎疾病加重了,直接到醫院急診室就醫。我覺得,就醫時盡可能按平時傷風感冒或流感狀態,處理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就行,不用過多焦慮或擔心。
記者:普通居民要咋個測手指血氧飽和度?
梁宗安:在有專業人士線上或線下指導等條件下,居民可買一個小的家用手指血氧儀,如果自測高于92%,說明狀態還不錯,不一定非要到醫院。當然,如果大家覺得不太懂或不知道怎么操作,也不主張自測,免得測得不準或產生越測越焦慮的情緒。
談居家隔離
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和新冠患者(包括無癥狀感染者)同住
記者:考慮到部分無癥狀感染者和輕癥患者會選擇居家隔離,這種情況下,同住人員要注意什么?
梁宗安:戴口罩、注意手衛生。盡量避免小孩、嬰幼兒或老年人,和新冠患者(包括無癥狀感染者)同處一室,目前看來,嬰幼兒幾乎沒重癥病例,有可能新冠對嬰幼兒影響不大,但帶基礎疾病的老年人要尤其避免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