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巴州區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系列指示要求,著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開展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等重點工作,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工作,繪就出一幅革命老區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新畫卷。
津橋湖濕地公園位于渠江流域上游,經嘉陵江干流匯入長江上游。曾經的津橋湖水質清澈,隨著周邊居住人口增多,小區污水管網失修,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導致水質逐漸惡化,泡沫、塑料袋等漂浮物隨處可見,環境“臟亂差”,當地居民叫苦不迭。經生態環境部門檢測,判定為劣Ⅴ類水質,呈中度富營養化,津橋湖周邊生活污水直排問題也被群眾投訴舉報至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并納入整改。
津橋湖整治前后
“自從這里修建學校和居民區后,沒經過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污水溝,又臟又臭。”說起之前的津橋湖,市民羅德銀直搖頭。
四川省巴中市生態環境監測站副站長張紹斌介紹,該站每年不定期對巴河沿線入河排污口的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等主要污染物指標進行水質監督監測,并及時將監測結果反饋給水環境主管部門和執法部門,確保各排污口水質穩定達標,水環境質量穩定改善。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發現排污口存在的問題只是第一步,如何進行治理才是重中之重。為此,巴州區堅持把城區污水管網建設、改造提升與老舊小區改造同步啟動,對城區地下管網進行全覆蓋排查,對存在的管網堵塞、管道破損、支管接入不規范等問題進行摸底,制定“一地一策”治理方案,對正在改造的合流制管網區域全部重新鋪設雨水管道和污水管網,做到既改“面子”,又改“里子”,不斷完善城區污水收集系統。
區住建局局長胡川表示,該局對城區17條主要街道的雨污管網進行了全面排查梳理,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采取分流、修繕等措施。同時,在城郊接合部新增15公里管網,實現了城區雨污管網全覆蓋,全區污水收集率達95%以上。
“通過改造提升,津橋湖的環境變好了,空氣清新了,水也更清澈了。平時我們在這里打太極、唱歌、跳舞,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市民羅英德笑著說。
污水管網的完善,從源頭上解決了污水直排亂排的問題。如何讓污水變清水?污水處理廠通過引進行業領先成熟的A²O污水處理工藝,從污水進入提升泵站,匯入生化池處理,到終沉池凈化,最后進入濾池進行分離,一體化的處理流程讓出水指標全部達到一級A標排放標準。
巴中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副廠長曹榮表示,“目前,廠內實際處理能力在7.5萬噸至8萬噸,出水各項指標均優于一級A標,有效緩解了中心城區的污水處理壓力,提高了污水處理能力,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
近年來,巴州區努力打造美麗中國老區樣板,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3條城市黑臭水體、12個入河排污口得到有效整治,建成鄉鎮污水處理廠(站)24座、聚居點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47處,完成45個村生活污水“千村示范工程”,入列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市、區),建制鄉鎮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100%,巴中城區津橋湖、李家堰等5條黑臭水體全面完成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