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鎮巾字村平均海拔500米,氣候濕潤、土壤富硒、水質優良,非常適宜枳殼、姜黃等中藥材生長。近期,是枳殼和姜黃除草管護的關鍵期,當地村民抓住有利天氣,對枳殼、姜黃進行秋季管護,確保來年增產增收。
在清江鎮巴州中藥材現代農業產業園內,村民們正忙著給園區的中藥材除草、修枝、澆水,現場一片繁忙景象。“我們把土地流轉給公司,自己也能在這務工,不僅每年有土地流轉費,還能掙到務工費,讓我們實現了雙收入。”村民李瓊蘭談起現在的日子,臉上笑容不斷。
依托良好生態優勢,巾字村探索實行“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公司”的發展模式,建成藥用植物科普館、中藥材大棚育苗、露地育苗以及林下種植4個功能區,打造集科研科普、生產服務、觀光體驗于一體的藥旅融合基地1150畝。帶動就業1000余戶,實現人均增收2萬元,讓群眾實實在在地體會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清江鎮巾字村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引進現代農業產業,大力發展姜黃、枳殼等綠色種植。”巾字村村委會副主任楊繼剛介紹,“現在的巾字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老百姓也實現了可持續性增收致富,巾字村真正成為了‘金子’村。”
近年來,巴州區立足“秦巴山區天然藥庫”資源稟賦,在清江、大和、水寧、曾口4個鄉鎮32個村精心建成以枳殼為主導品種的巴州區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1.8萬畝,輻射帶動農戶6000余戶,人均年增收4500元以上,依托良好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經濟,做大生態“紅利”。
巴中市巴州生態環境局環境總監吳波表示,巴州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態優勢,著力打造綠色產品,不斷提升生態總價值,走出了一條山青、水綠、民富的綠色發展之路。